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政策措施,始终围绕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积极变化不断增加。上半年,投资、消费、商品房销售、财政八项支出等指标好于预期,但受工业经济增幅下滑的影响,整体经济不如预期,全区经济呈稳中趋缓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81.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增速与全省持平,比全市(6.9%)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3亿元,增长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0.33亿元,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94%,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41亿元,增长1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16%,拉动GDP增长6.1个百分点。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 1.9:37.2:60.9调整为1.5:37.0:61.5,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了0.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二、从三大供给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6亿元,增长3.9%;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增长4.2%。出栏肉猪3.03万头,增长5.2%。出笼三鸟218.11万只,下降5.4%。蔬菜产量20718吨,增长6.7%。水果产量744吨,增长6%。
(二)工业生产增长乏力,“三资”企业亮点突出。全区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02.60亿元,增长6.3%;实现工业增加值21.18亿元,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2.86亿元,增长6.3%。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38亿元,增长5.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4%,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三资”企业引领增长。“三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99亿元,增长10.1%,增速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出4.5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成主心骨。全区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86亿元,总量占全区规上总产值61.2%,增速同比增长11.0%。分园区内外看,工业园区集约发展效应凸显。全区工业园区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67亿元,增长5.0%;其中省产业转移园42家企业实现增加值11.09亿元,增长8.8%,增速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出3.2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的支撑作用突出。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0.41亿元,增长10.2%,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16%,同比提高了19.8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从行业看,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突出。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8.7%,增速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2%,拉动GDP增长2.12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在互联网经济、新商业模式的拉动下较快发展,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6%,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
三、从三大需求看,内外部需求较快增长
(一)消费需求平稳较快增长。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9亿元,增长10.8%,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19.05亿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5.15亿元,增长10.7%;零售业完成33.42亿元,增长11.1%;住宿业完成1.77亿元,增长8.9%;餐饮业完成2.64亿元,增长8.5%。
(二)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02亿元,增长27.5%。其中城镇投资39.16亿元,增长55.1%;房地产开发投资50.85亿元,增长12.2%。新开工房屋施工面积94.20万平方米,增长1.5倍;商品房销售面积84.87万平方米,增长89.7%;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8.05亿元,增长9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94亿元;第二产业(工业)完成投资12.16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3.92亿元,增长23.2%。
(三)对外贸易和旅游业发展良好。全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06万美元,增长2.9倍。全区进出口总额32.8亿元,增长5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19.98亿元,增长20.1%,比上年同期提高27.1个百分点。全区旅游接待人数549.26万人次,增长13.0%;实现旅游总收入52.14亿元,增长13.6%。
四、当前经济运行的困难和压力
虽然上半年我区农业、投资、消费、商品房销售、对外贸易、财政八项支出等指标运行较为理想,但工业经济增长乏力,持续处在增速下行区间,严重拖累整体经济发展。工业、投资、商品房销售、财政收入等指标下半年都有可能存在回落趋势,说明当前我区经济运行还存在较多的短板和问题,全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尚未牢固,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第二产业拉动力减弱。上半年GDP增长7.8%,低于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降6.3%,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上半年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0.33亿元,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9%,仅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同比减少2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48亿元,下降3.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拉低GDP增长0.14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是停、减产企业仍较多,拖累工业经济增长。1-6月全区停、减产企业达26家,其中完全停产企业8家,减产面达25.7%,减产企业减产额达14.17亿元,拉低全区工业总产值15.3个百分点;二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偏少。截止6月底,全区仅新上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三是企业经济效益不佳。1-6月,全区1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8家出现亏损,亏损面达17.8%。实现利润总额1.95亿元,同比下降25.6%。
(三)商贸业增长空间收窄,主要行业支撑力度不足。一是住宿和餐饮业负增长企业多。全区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15家营业额呈负增长,占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的30.6%。二是批发零售业重点行业拉低明显。在批发零售业中,占比较大的汽车类零售增速同比回落较大,上半年下降3.9%,增速同比回落65.6个百分点。汽车销售行业21家,占限上批零企业的27%,其中13家负增长,占汽车销售类企业的62%。家电类商品零售额1.49亿元,下降35.9%。传统商场百货企业零售额1.95亿元,下降13.3%。
(四)财税增收后劲不足。一是财税增速低。1-6月份,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4亿元,按可比口径下降3%,按自然口径下降6.3%。国、地税税收总收入完成13.22亿元,下降13.7%,其中地税收入下降34.5%。二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1-6月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6.7%,比全市(8%)、全省(14.1%)分别低了1.3和7.4个百分点。三是非税收入占比偏高,财政收入质量不高。1-6月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42.4%,比全市(37.7%)、全省(20.5%)分别高出4.7和21.9个百分点。
五、下阶段工作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工业生产为抓手,为经济发展提速增效。一是要实施“暖企行动”。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分工挂钩帮扶服务,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减产停产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企业恢复产能、增产增效。二是要坚定不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工业企业技改专项经费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能,深入推进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做好企业上规工作。有关部门以及各镇(街)要互相配合,积极推动符合上规条件的工业企业入库统计,使其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为经济发展持续增添后劲。一是优化环境,加大服务力度。各级各部门单位要主动服务项目建设,规划完善审批监管平台,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切实提高效率,为项目前期工作提速。针对重大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部门要逐一摸清、梳理和分析制约因素,建立问题项目台账,分类管理,并且及时上报,及时解决,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建成、早见效。对签订的协议和意向项目,要做好沟通跟进工作,创造条件争取项目落地。对已签约的项目,要尽快完善生产建设条件,争取早日动工建设,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对已开工的项目,要全力抓进度,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三是加强项目入库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统计部门的对接,做好项目统计入库申报审批所需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项目应统尽统。
(三)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抓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多渠道多形式推动稳定充分就业,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刺激新的消费需求。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围绕旅游、文化、信息、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服务供给,推动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四)以财源建设为抓手,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一是要努力培植税源。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财税贡献力强的企业进行培植,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努力培育税收超千万企业,夯实财源基础。二是做好财税收入征管工作。分解落实征收任务,与国、地税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面推进“营改增”税收体制改革,狠抓房地产等相关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同时努力盘活闲置土地等城区资源资产,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三是科学安排支出。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推动形成厉行节约长效机制。要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和改善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