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府直属各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源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源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3日
源城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办〔2016〕64号)以及《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河府办〔2016〕47号)精神,为做好“十三五”期间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十二五”期间,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联合协作,扎实开展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扎实推进科学教育、科普资源、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人才队伍等基础条件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共享机制不断完善,科普工作社会化格局基本形成,完成了“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经抽样调查,2015年我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5.2%,达到广东省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05%目标,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不均衡,不能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村群众、城镇居民、镇村青少年和群众的科学素质工作较薄弱;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水平有待提高;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足,科普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科普投入不足,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公众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与全省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科学素质是决定全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对切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源城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面向基层、服务民生,完善机制、继承创新,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精准发力、跨越发展,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筑牢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基础,为实现我区与全省、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目标:
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立适应源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7%以上。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重点宣传普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念,激发全社会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突出工作主题,服务中心工作,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高新技术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创造和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围。
——促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均衡发展。青少年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显,青少年科技教育和创新活动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群众接受科学教育与培训机会进一步增加,农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快速提高;社区科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增强。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带动全区公众科学素质水平明显提高。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传播与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科研与科普结合、监测评估、社会动员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各方面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三、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十三五”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以校内科技教育为基础,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校科技教育水平。
——以青少年科技活动为载体,大力整合社会科普资源,拓展校外科普活动内容,搭建和完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平台。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建设,扶持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均衡发展。
——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中的作用,推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的信息化建设。
措施:
——推进校内科技教育。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学习、认知、成长规律的科技创新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特点,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开展校外科技活动。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六一”儿童节科普作品竞赛和科普剧大赛等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交流平台。普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与学校基础教育有机结合。
——整合科技教育资源。积极利用学校实验室、博物馆、企业、社区活动场所和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的有效衔接模式。动员和组织科技专家、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广泛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校园科技馆、创新(创客)工作室等基础条件建设,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扶持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活动,为更多青少年提供接受科学教育和参加科技活动的机会,促进全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科技教育信息化。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培养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信息资源。通过各类新媒体手段,搭建传播科学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
分工:
牵头单位:区教育局、团区委、区科协。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源城国土资源分局、源城环保分局、区林业局、区文广新局、区卫计局、区食药监局、区旅游局、区妇联、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地震局。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宣传好党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及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知识、新观念,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动农民掌握新品种、先进技术、新模式,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将普及科学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
——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科普信息化新路径。
——充分整合利用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农技培训、普法教育、计划生育、体育健身等资源,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服务。
措施: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现有各类教育平台、服务站、服务设施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积极推动教育、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参与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加强政府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科技进步活动月等活动。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普惠农服务站和致富能手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政府、社会力量、媒体、支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合作的新模式,打造农村科普服务“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
——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反对邪教迷信,帮助农民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
——大力加强农村科普体系建设。贯彻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进农村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的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新模式。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街道)、村、户等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示范引领农村农民提升科学素质。
——大力推进农村科普“互联网+”工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依托源城科普网、源城科技信息网和微信等平台,让农民通过手机及移动平台及时了解掌握所需技术和信息。大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新农民微视频展播等线上科普活动,加强农村“站、栏、员、基地”科学文化设施建设,促进线上线下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相结合,培养智慧农民。
——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精准帮扶。加大农村妇女、儿童、留守老人的科普服务力度。加强面向农村群众的各类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共享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开展面向边远地区群众的科普教育、传播与普及,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
分工:
牵头单位:区农业局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源城国土资源分局、源城环保分局、区林业局、区文广新局、区卫计局、源城质监分局、区体育局、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安监局、区食药监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地震局。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推动绿色发展、安全生产、信息技术、职业发展等相关知识和观念在城镇劳动者中广泛普及,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
——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养培训为重点,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为源城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城镇化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城镇劳动者的科技教育培训。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课程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我区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促进用人单位重视和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新成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岗位培训、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重点项目。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城镇全体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和青年技能竞赛。实施全区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广泛开展妇女岗位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激励妇女在工作岗位建功成才。
——开展经常性职工科普教育。开展“讲理想、比贡献”、“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创建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立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
——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工作。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和城乡妇女岗位建功活动,深入推进“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组织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专题培训,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加强面向城镇劳动者科普读物的开发集成与共享工作。
分工:
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安监局、区总工会。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文广新局、区卫计局、源城质监分局、区食药监局、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地震局。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将提高科学素质贯彻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拨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考评全过程,促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的建设。
措施:
——注重统筹规划。健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机制,将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分层次按需求制定科普培训规划,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落实课题课时,组织相关专题研究,加强领导干部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育。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和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
——加强教育培训。利用党校培训、源城发布等载体,采取专题培训、网络自学、科普报告会等形式,结合科普场馆、企业生产一线实地考察等活动,积极开展科技知识教育,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科学发展趋势,普及科技创新知识,拓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视野,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科学素质。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编辑出版科普读物。
——完善考核机制。在领导干部考核和公务员录用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核、年度考核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相关的具体内容。利用信息技术量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教育学习时间和内容,实行科技教育学分制管理,提高网上自学的积极性,实现机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网上学习全覆盖。大力宣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典型,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
分工: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局、区科技局、源城国土资源分局、源城环保分局、区林业局、区文广新局、区卫计局、源城质监分局、区体育局、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地震局。
(五)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大科学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科学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建立高素质的优秀科技教师队伍。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校科学教育设施,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高科技教育与培训水平。
——完善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设施,加强校内外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实践场所建设,保障科技教育与培训有效实施。
措施:
——加强科技教育师资建设。根据实施科学课程的需要,配齐配足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加大对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训100名科技辅导员。每年开展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的业务交流,举办科学实践能力提升研修活动,提高科技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加强科技教育科学研究。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大科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力度。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每年选派优秀科技辅导员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培训和科技交流活动,取长补短,拓宽科技教育视野,提升科学素质和科学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特色科学教育工作室的建设,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多媒体等,并向社会提供服务。合理规划布局现有科技教育基地、场所,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鼓励高校、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科学教育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区命名10个“中小学特色科学教育基地”。
分工:
牵头单位:区教育局、区人社局。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文广新局、区体育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地震局。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任务:
——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应急避险、和谐社区等知识和观念,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高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基层社区服务设施融合发展,完善社区科普设施,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动社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措施:
——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以及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进步活动月等各类科普活动。面向村转居的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提升自身素质、融入城镇生产生活。发挥社区科学教育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开展科学、安全、健康生活等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组织开展社区气象、消防、防震减灾等各类应急科普工作,大力开展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安全科普工作。
——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在社区科普服务中的功能作用,推动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信息网络等服务平台的建立和使用,面向基层群众广泛开展党员教育、体育健身、文化宣传、卫生健康、食品药品、防灾减灾等各类科普活动,实现基层科普服务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社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妇女之家等建设,推进科普示范社区、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开展安全社区、健康社区、科学健身示范区、气象科普示范社区、地震科普示范社区等示范建设,引领全区社区科普工作。
——加强社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社区的管理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科学教师、科技人员、科普专家、离退休科技人员、大学生社工及社区居民等科普志愿者广泛开展社区科普便民服务活动。加强对社区科普组织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对社区科普员的业务培训,为开展社区科普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搭建社会化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推动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建设规划,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组织动员驻区学校、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区科普事业。
分工:
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区民政局、区妇联、区科协。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科技局、源城国土资源分局、源城环保分局、区卫计局、区体育局、区安监局、区食药监局、源城质监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地震局。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任务:
——加快科普工作信息化。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科普观念、科普内容、传播方式、科普活动、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科普运行和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培育科普创客文化。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科普与艺术、人文的有机结合,推出更多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
——加大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通俗易懂的适应互联网传播的科普作品,运用多元化手段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创新科普服务模式。采集和挖掘公众科普需求,做好科普需求跟踪分析,强化移动端科普推送,实现科普精准服务。
措施:
——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科普信息化建设。优化科普网站、微科普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普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服务。加强科普信息化的迭代建设,不断推陈出新,运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实现科普服务迭代发展。
——繁荣科普创作。围绕公众关切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开展科普文章、科普剧、科普视频、科普微电影、科普动漫等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创作。以比赛、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促进科学与文艺跨界合作,推动形成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的信息化科普内容产出机制,生产适合多渠道全媒体传播推广的科普融合创作作品。做好科普资源的共享服务工作。
——加强科普传播协作。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纸质出版、网站传播、移动终端传播”等多渠道全媒体科学传播。积极利用“科普中国”等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移动端科普传播平台,广泛开展移动端的科普工作。推动传统科普渠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大力推广科普一次创作、多次开发、全媒体呈现的融合模式,实现科普的跨媒体、跨终端传播,提高科普服务精准率和科普资源共享水平,扩大科普活动受众面。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喜闻乐见的适合在网上和电视、广播电台同步传播的科普作品,增加播放时间和传播频率。报刊杂志增加科普图画类作品,开设科技传播专栏,增加科技新闻的趣味性,开展纸质和网络同步传播。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更加重视科技传播专栏建设,丰富内容和形式,扩大其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
——强化科普信息精准推送服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采集和挖掘公众需求数据,做好科普需求跟踪分析,通过“科普电子读本定向分发和手机、电视、广播、电影院线、多媒体视窗推送”等定制性传播方式,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满足公众对科普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分工: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科协。
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源城国土资源分局、源城环保分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卫计局、源城质监分局、区食药监局、区安监局、区旅游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地震局、区信息中心。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实现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共享,拓宽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保障体系,最大限度提高科普公平普惠程度。
措施: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指导。推动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公共投入,优化和提升现有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
——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推动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加大面向农村青少年的科普设施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成人教育机构等利用现有场所建设科技馆、学校少年宫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青少年科普活动阵地。到2020年60%以上的镇街道、社区建有科普活动站(室)、科普图书室。
——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创建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对基地的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科普教育服务能力。到2020年,创建区级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0个。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培训基地、文化宫等科普教育功能建设。
——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共享。大力推动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实验室向公众开放,广泛开展社会公益科普活动,探索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共享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协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的网络、人才和技术优势,搭建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向社会推送优质科普资源。推动“互联网+”科普资源开发、利用和传播理念,让社会公众主动利用现有科普信息平台,获取高级便捷的科普信息资源,加强科普信息资源线上线下应用传播。
分工:
牵头单位:区科协、区发改局、区科技局。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源城国土资源分局、源城环保分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文广新局、区卫计局、源城质监分局、区体育局、区食药监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地震局。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任务:
——探索建立促进科普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鼓励和扶持科普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科普众创空间,壮大科普产业联盟,丰富科普产品和服务内容,提高科普产品品质和服务效能,增加公共科普产品的供给和服务。
——培育科普产业市场,激发科普创客创业热情,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
措施:
——加强对科普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开展科普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发展对策研究,指导科普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将科普产品和研发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范围,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产业。
——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推动依托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科技社团等建立科普产品研发机构,增强科普产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科普化。加快科普公共产品开发,支持科普展品、教具的设计制作以及科普影视和动漫产品的开发,大力提高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充分挖掘大学生的科普设计创意资源,推动科技类赛事成果集成和转化。推动科普创作和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建设,促进科普产业源头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普产业结合的有效机制。
——加强科普产业市场的培育。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导向,加大科普创客模式的推广,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科普产品的研发、创作、设计、生产、流通。创新科普服务模式,积极搭建科普创意交流、科普产品开发和销售的科普创客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建设线上科普产品交易平台,支持线下科普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科普产业集聚,支持科普产业龙头企业、科普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
——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科普产业。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兴办各类科普文化产业。
分工:
牵头单位:区科技局、区科协。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源城国土资源分局、源城环保分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文广新局、区卫计局、源城质监分局、体育局、区安监局、区旅游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地震局。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组织与管理、科技教育与传播、科普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推进科普人才的规范化培养和知识更新,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普人才建设和发展的机制,推动科普人才健康有序发展。
措施:
——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校、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发展农村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普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活动站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加强城镇社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各类社区科普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加强街道科协和社区科普协会等组织网络建设,发展壮大社区科普工作者队伍和科普志愿者队伍。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
——加强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科协、团委、研发中心等的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设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规范科普志愿者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学会等科技社团的科普人才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鼓励老科技工作者、中学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
——加快科普专门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学校办好科技传播和相关专业,培养科普展览设计开发、科技教育活动组织策划、科学实验等方面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加大科普创作的支持力度,培养一批高端科普创作与设计人才、团队与组织。推动科技界与大众传媒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一批科技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传媒人才,特别是新媒体科普传媒人才。形成一批爱科普、懂市场、会经营的科普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组织策划实施、科普项目策划实施等方面的科普管理人才。
——加强科普人才的培训工作。面向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传播能力培训。加大对科普管理人才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力度。支持鼓励科普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建设科普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
分工:
牵头单位:区科协、区科技局、区人社局。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源城国土资源分局、源城环保分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文广新局、区卫计局、源城质监分局、区体育局、区安监局、区食药监局、区旅游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地震局。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组织实施。
——区政府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的工作分工,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区科协要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全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本镇(街道)《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全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支持本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因地制宜制定本镇(街道)“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施方案,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
——建立《科学素质纲要》检查评估机制,加强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督促检查,适时对部门、地方的实施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长效机制。
——建立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区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协调,整合资源,联合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行动、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科普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服务等重要任务,协同推进全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建立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与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共建机制,推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工作考核,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监测评估和激励机制。依照国家相关标准,探索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监测指标体系,适时开展源城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全区科普统计工作,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按照有关规定,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科普示范镇(街道)等群众性社会性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政策,提高科普人员和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落实和完善有利于科普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增加科普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
(三)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各级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研究和制定促进我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激励措施,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保障水平。
——经费投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区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财政、税收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加强经费管理和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16年,制定“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制定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全面启动“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
——深入实施。2017-2019年,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总结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