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首善之区”、“幸福源城”的目标,按照“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即实施“工业立区、商旅强区、科教兴区”三大战略,打造“工业、商贸、旅游、物流”四个基地,推进“育民、健民、乐民、富民、济民”五民工程,建设“富裕之城、文化之城、教育之城、健康之城、惠民之城、平安之城”六个之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提高宜居城乡品质;推进富区强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源城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117.8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85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增幅居全市首位。经济总量、质量和速度成为全市排头兵。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全面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三大产业比重为1.8:50.8:47.4,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98%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15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
——体制法制不断健全。到2015年,体制创新有突破性进展,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完成社会事业领域和公共事业领域各项改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完善。
——社会和谐程度提升。初步形成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宽容诚信的社会环境。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初步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均等化和城乡全覆盖。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保持良好。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9%和9.5%,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生态环境保持优良。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42%,初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左右,人口期望寿命达到78岁。
三、发展原则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重点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强化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理念,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相协调的有机统一。
——坚持跨越发展。把跨越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快高端要素聚集,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有机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积极探索低碳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共享发展。把民生建设作为“十二五”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富民放在更加优先位置,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实现富民与强区的有机统一。
——坚持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实现创新与转型的有机统一。